周圍很多業外的朋友認為好的電影創作者應該編導合一。有些人會這樣想,當導演的做編劇可以把自己的劇本很好的呈現給大家,導演自己的想法可以很好的藝術升華出來。但是這樣做拍出的作品參差不齊,而且不成功的居多。
中國正進入一個個人私欲膨脹的時代,尤其是在演藝界,想要把持創作的純粹性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周圍各種各樣的誘惑太多。編導二合一,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導演們的虛榮心和私人欲望。
一方面“編導二合一” 既有無奈又有刻意
張猛、王超、章明、張琦……這些中國電影界的年輕導演,都同時擔任著影片的編劇。就像在一次記者的采訪匯中張猛無奈地表示:“其實我也不想導編二合一,但剛出道,誰會拿著寫好的劇本讓你拍呢?”
張猛的話確實擊中了國內電影的一個要害:投資人不愿冒險!馮小剛也是在呼吁:“投資人要給年輕人機會,不要怕賠錢!”但目前的狀態是,大導演的劇本多得看不完,年輕導演只能自編自拍。
資深的導演自己編劇這靠譜嗎?
至2000年的《幸福時光》為止,張藝謀的電影一直是改編小說、散文或新聞報道,他的名字也從來沒出現在編劇一欄。但是從接下來的《英雄》開始,張藝謀這個名字也漸漸的出現在編導這一欄中。
其實仔細觀察就能看出張藝謀電影的負面評價就是從《英雄》開始的。之前張藝謀的電影多少也存在爭議,但大家只是對其是否媚外展開討論,對影片本身尤其是講故事能力還是基本肯定甚至相當欣賞的。
但從《幸福時光》開始,觀眾開始對其所講的故事、人物、主題、對白、劇作都產生了懷疑。恰恰正是從《幸福時光》開始,張藝謀的個人想法或則說是在劇作上的創作理念開始進入電影。
到《英雄》、《十面埋伏》,張藝謀的劇本創作理念更是控制了一切,跟他聯名編劇的李馮、王斌從某種角度講只是應和而已?!肚Ю镒邌悟T》可能還能稍微好一點,原創故事還有張藝謀,但編劇只署名鄒靜之,這可能是張藝謀自身也意識到這一點,又把編劇權交還給了專職編劇?!稘M城盡帶黃金甲》回到改編的老路子,但張藝謀的存在還是影響了劇本,劇作上還是有問題。
其實不只是張藝謀,中國的另一大導演陳凱歌也是如此?!栋酝鮿e姬》之前,其電影都改編自文學作品,《風月》中,陳凱歌署名原創故事,至《荊軻刺秦王》,陳凱歌的名字便光冕堂皇地出現在編劇一欄,到《無極》,陳凱歌成了唯一的編劇?!栋酝鮿e姬》之后的逐漸走下坡路是否跟導演個人私欲的極度膨脹有關?這個就不得而知了。但是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之后再也達不到自己的巔峰狀態了。
張藝謀在《幸福時光》之前難道就沒有為劇本創作出過主意、提過修改意見嗎?答案是肯定有,而且是無私的、全身心投入的。而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之前的電影中也肯定參與了劇本創作的工作,只是那時候他們還都比較純粹,比較少個人的虛榮心,只是一心想把電影拍好,即使不署編劇的名也無所謂。那時候他們也更重視劇本,更尊重劇作這一專業。但是漸漸的好像偏離了自己當初的那個軌道。
現在好像每個導演都非要標榜自己能夠勝任自編自導不可,如果你說不是自編自導你就好像沒有才華一樣。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導編合一這本來就是一個時機和狀態的問題,如果沒有那樣的能力以及狀態硬要強求那么出來的結果肯定是差強人意的。
當然,也有一些導演是具有獨立創作劇本能力的,例如賈樟柯等,那又另當別論。
好萊塢金牌制作人比利·奧古斯特就表示,在好萊塢,導演和制片人能否達成共識更重要,“好萊塢的制片人經常是找了劇本和演員再找導演,如果跟導演有分歧,就會把導演開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各方都比較好的狀態,不會因為一些個人的原因而影響作品本身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