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電視形式”,這就是紀錄片。
絕大多數考生在學編導之前都不太會主動去看紀錄片,對紀錄片的涉獵有限,看得少,理解的就更少。但在近幾年的統考考題中,越來越多省份頻繁增加紀錄片方面的相關命題。
“我將來又不想拍紀錄片,
為什么現在非要去分析?”
——來自部分同學的拷問
首先我們要強調,紀錄片真的很重要。希望大家能夠重視紀錄片——因為電影誕生之初就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存在的,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紀錄片的概念。最早提出“紀錄片”這一詞要晚于電影誕生二十多年。盡管如此,紀錄片的歷史其實就相當于電影的歷史了。
既然歷史這么久,這么重要,那為什么我們看過的不多,了解就更少了呢?答案就是——因為紀錄片的觀影需要一定的門檻。當然,聰明的同學可能已經知道了,門檻就是因為不好看……(心疼紀錄片一秒鐘)。
的確,大部分紀錄片因為受拍攝方式和題材的限制,并不具有主流電影的娛樂性,甚至有人會覺得紀錄片承載的是一種說教價值,大家平視工作學習已經被深深的“教育”了,不想再自己找“罪”受。
所以會主動了解紀錄片的人真的很少。也正因為如此,才更有必要對紀錄片進行推廣和普及。
為什么一定要推廣和普及紀錄片?
答案就是本次內容的第一個知識點,也是關于紀錄片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那就是——真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各個省份涉及紀錄片的影片內容,基本上都是關于新時代中國發展變化的人和事,也有部分關于中國文化歷史等相關內容。
對中國新時期發展的真實記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實還原,這些恰恰就是紀錄片要做的事情。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當下中國的開拓進步,讓年輕一代熱愛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感受紀錄片真實的魅力,甚至于將來投入到紀錄片的創作中,這就是統考設置紀錄片相關題目的重要目的。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技術上的原因,因為考試時間有限,給考生們放映影片的時間往往只有30分鐘,而一部普通的電視紀錄片,一集的時間差不多正好就是30分鐘,因此,紀錄片作為影視作品分析的影片內容,必將成為一種主要的趨勢。)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針對紀錄片相關題目的解題思路,核心就要圍繞上文提到的“真實”一詞。
當然,在統考階段,我們一定不需要去論證什么是“真實”這些電影本體論的話題,我們只需要知道,紀錄片具有這樣一些關于真實的特征:人物的真實,事件的真實,拍攝手法的真實,以及細節的真實。
“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電視形式”,這就是紀錄片。
接下來我們以目前紀錄片相關命題中的主要題型——影視作品分析為例,解析紀錄片影評的創作思路。
首先針對影片內容,我們還是要進行一番肯定。為什么?因為紀錄片不好看啊,但這一部你覺得很好看;因為紀錄片不好拍啊,但這一部你覺得拍的不錯。那不錯的地方在哪呢?我們接著就要去分析。
第一,因為真實。
還是回到這個核心詞。
在這里我們要熟練掌握一些關于紀錄片真實性的評論語言,比如“真實自帶一種力量,這是虛構的內容永遠無法比擬的”。真實的力量在哪?在于人物的真實,你可以舉例影片中的人物不是演員,不是演出來的,或者是細節的真實,可以舉例他所生活的場景和環境也不是置景做出來的,觀眾可以感覺到“真實的還原”。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可以連帶著提到一些關于紀錄片理論的相關知識點,作為加分項。比如有“電影眼睛派”,有“真實電影”也有“直接電影”,有“紀錄片是不加干預的”,也有“真實可以進行扮演”……總之簡單論述之后,我們的評論要引向下一個話題。
第二,“紀錄片并不代表
不做任何藝術處理”
這樣我們的評論就自然過渡到我們熟悉的領域,也就是關于視聽語言和故事結構的評論。有同學會問紀錄片也有故事嗎?有,但這里的故事不是虛構的。紀錄片同樣需要故事結構的思維,紀錄片導演在創作之前也會寫劇本,只不過這個劇本在紀錄片里面叫做腳本。只有一部紀錄片的腳本優秀,這部紀錄片才能準確清晰的傳達真實內容的魅力。
最后,我們還是回到紀錄片的真實性上,對影評進行一個總結,如果有類似的故事片內容,也可以進一步對比,進而強調紀錄片真實的魅力。如此一來,我們紀錄片的影評也就有了一個完好的收尾。
最后梳理一下,對于紀錄片分析來說有三種需要展現的內容,分別是:立意明確、邏輯清晰和深入思考。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在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標題和副標題應該突出
你所要分析的內容
也就是說,你這篇紀錄片分析能否站得住腳,首先看的就是標題。在這里我們明確一個雷區——標題的選取一不可過于“故事化”,二不要引用過于明顯的影片元素。這二者要么會讓你的分析顯得像一篇記敘文,要么會“泯然眾人”。
文章中段的內容注意
前文說的真實性和藝術手法
也就是說,這二者應該是相互依存的整體,而不是分隔開的兩個完全無關的部分。把你的分析融入到視聽語言和故事結構中去,能使你的文章看起來更有層次感,而不是來自于簡答題形式的“割裂感”。
邏輯要清晰
邏輯清晰的一個考察重點在于你能不能明確的概括出你所分析的內容以及你的想法。因此,在文章的結尾,應該先去總結你的前文,而不是突如其來的升華和“拔高”。